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及其他治疗与支持治疗。伊马替尼、尼罗替尼、达沙替尼等TKI针对不同病期患儿有相应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allo-HSCT对合适病期且有合适供者的患儿是可能治愈方法,需关注移植时机、适用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支持治疗包括对症支持及监测随访,治疗需综合多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权衡疗效与风险。
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
(一)伊马替尼
1.作用机制:伊马替尼是针对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Bcr-Abl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通过特异性阻断该激酶的ATP结合位点,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伊马替尼可使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达到较高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和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率。例如,长期随访研究显示,初诊的小儿CML慢性期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5年CCyR率可达70%-80%,MMR率也能达到一定比例。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小儿CML慢性期患者,但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血液学毒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肝脏毒性、水肿等。对于小儿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定期评估药物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同时注意药物与其他可能使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二)尼罗替尼
1.作用机制:尼罗替尼是第二代TKI,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Ph+CML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它与Bcr-Abl激酶的结合亲和力比伊马替尼高约20-30倍,能更有效地抑制激酶活性。临床研究发现,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小儿CML患者,尼罗替尼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细胞遗传学缓解。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主要用于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小儿CML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同样需关注血液学毒性以及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如QT间期延长等,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心血管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要严格监测心电图变化,并且要根据患儿体重等情况合理用药,同时要考虑其长期用药对生长发育、生殖系统等的潜在影响。
(三)达沙替尼
1.作用机制:达沙替尼是一种强效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Bcr-Abl激酶以及Src家族激酶等有抑制作用。对于小儿CML,达沙替尼可用于慢性期、加速期等不同病期的患者。研究显示,达沙替尼治疗小儿CML慢性期患者能取得一定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多种病期的小儿CML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血液学毒性,如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还需关注肺部不良反应等。小儿患者使用时要综合考虑其年龄、体重等因素,监测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药物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影响。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一)移植时机及适用情况
1.移植时机:对于小儿CML患者,allo-HSCT是可能治愈疾病的方法。一般来说,处于慢性期且有合适供者的患者,若对TKI治疗耐药或不耐受,或者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等情况时,可考虑在慢性期尽早进行移植。对于加速期或急变期的小儿CML患者,allo-HSCT也是一种治疗选择,但移植相关风险相对较高。
2.适用情况:合适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allo-HSCT的关键。同胞全相合供者是较好的选择,在小儿患者中,如果有同胞全相合供者,且患者处于合适病期,可考虑allo-HSCT。非亲缘供者配型相合也可用于有合适供者的患者。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移植后的免疫重建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要注意预防移植相关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
三、其他治疗及支持治疗
(一)支持治疗
1.对症支持:对于小儿CML患者,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患者免疫功能可能因疾病或治疗受到影响。提供营养支持,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有贫血症状的患儿,必要时可进行成分输血等支持治疗。
2.监测与随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常规、骨髓象、融合基因定量等指标,以评估疾病缓解情况和治疗效果。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关注患儿生长发育、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小儿患者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相关的不良影响。
总之,小儿CML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病期、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权衡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