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胃穿孔需积极治疗基础胃部疾病,如规范治疗胃溃疡、及时处理胃息肉;保持良好饮食习惯,规律进食、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高危因素人群及慢性胃部疾病患者要定期做胃镜等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并治疗。
一、积极治疗基础胃部疾病
1.胃溃疡患者需规范治疗:胃溃疡是导致胃穿孔的常见基础疾病之一。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溃疡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研究,约70%-90%的胃溃疡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严格按照疗程用药,以有效控制胃溃疡病情,降低胃穿孔风险。对于老年胃溃疡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指标。
2.胃息肉患者及时处理:胃息肉若不及时治疗,随着息肉逐渐增大,可能会影响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胃穿孔的发生几率。对于胃息肉,可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采取内镜下切除等治疗方法。年轻患者发现胃息肉后应尽早处理,而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也应积极治疗,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修复能力等可能会下降,息肉发生恶变等情况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1.规律进食: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长期不规律进食,如经常不吃早餐、晚餐过饱等,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导致胃酸分泌失调,刺激胃黏膜,增加胃穿孔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来说,规律进食有助于其胃肠功能的正常发育,避免因饮食不规律引发胃部疾病进而导致胃穿孔。比如,儿童应按时进餐,每餐食量适中,避免过度进食零食等影响正餐食欲和胃肠消化。
2.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会对胃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长期大量食用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胃部炎症等问题,增加胃穿孔风险。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维持胃黏膜的健康。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煮软的蔬菜、清蒸鱼等,避免食用过硬、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
三、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吸烟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引发胃溃疡等疾病,进而增加胃穿孔的发生可能性。对于男性患者,要尤其注意控制饮酒量,尽量戒烟;女性患者也不能忽视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胃部健康的危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更应远离烟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功能。缺乏运动的人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胃部健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以促进胃肠蠕动,维持胃部良好的消化环境;儿童则可以在家长陪伴下进行户外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既有助于身体发育,也对胃部健康有益。
四、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相关胃部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胃部疾病。一般来说,有胃部不适症状、有胃部疾病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例如,40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胃溃疡、胃息肉等病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胃穿孔。对于患有慢性胃部疾病的患者,更要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