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低烧是感冒引发的体温37.3℃-38℃的轻度升高,由病毒感染刺激免疫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有普通感冒和流感等类型及不同特点,有伴随症状且需相关检查,可通过非药物干预缓解,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其特点及注意事项,若感冒低烧持续超3天不缓解、体温超38.5℃或出现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感冒低烧的定义及机制
感冒低烧是指因感冒引发的体温轻度升高,一般体温在37.3℃-38℃之间。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低烧症状。例如,病毒感染后会促使体内产生如白细胞介素-1等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进而引起体温轻度升高。
二、常见引发感冒低烧的感冒类型及特点
(一)普通感冒
由多种病毒引起,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随后出现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低烧,一般体温波动在37.5℃左右,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轻度乏力、头痛等,病程通常5-7天可自愈。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低烧,同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体温可在37.5℃-38.5℃左右,流感的传染性较强,病程相对普通感冒稍长。
三、感冒低烧的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
(一)伴随症状
1.呼吸道症状:除了低烧外,可能伴有咳嗽、咳痰,普通感冒的咳嗽多为轻度干咳或有少量白痰;流感引起的咳嗽可能相对较明显,可伴有黄痰等。
2.全身症状:可能有乏力、肌肉酸痛等,若为流感,全身酸痛等症状往往更为突出。
(二)相关检查
1.血常规:普通感冒患者血常规一般正常或白细胞轻度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可相对升高;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2.病毒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等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等,以明确是否为流感病毒等特定病毒感染,有助于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四、感冒低烧的非药物干预及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干预
1.休息: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可以帮助机体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一般成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比如学龄前儿童可能需要10-13小时。
2.多饮水:多喝温开水,每天饮水量可在1500-2000ml左右,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帮助毒素排出。
3.物理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来说,物理降温是比较安全的降温方式,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因为儿童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
五、特殊人群感冒低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冒后更容易出现低烧情况。儿童感冒低烧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果儿童精神状态尚可,饮食正常,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保暖,但也不要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应尽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某些复方感冒药中可能含有不适合儿童的成分,若需要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的感冒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感冒后低烧可能提示机体抵抗力较弱。老年人感冒低烧时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因为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同时,要关注老年人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感冒低烧可能会对这些基础疾病产生影响。老年人在感冒低烧期间要保证营养摄入,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在护理方面,要注意老年人的皮肤护理,防止因长期卧床等情况引起压疮等并发症。
(三)孕妇
孕妇感冒低烧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孕妇感冒后低烧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和自身症状。由于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用药需要格外小心,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非药物干预方面,要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或体温持续升高,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六、感冒低烧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感冒低烧持续时间超过3天仍不缓解,或者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或者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剧烈头痛、持续呕吐等,应及时就医。例如,流感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发展为肺炎等并发症,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孕妇感冒低烧后如果出现头痛剧烈且伴有视物模糊等情况,也需要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