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不断减少怎么办

来源:民福康

血小板不断减少考虑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素造成的,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如下: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患者对自身免疫失耐受,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和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而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皮肤出血、黏膜出血等。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塞米松、泼尼松、丙种球蛋白等一线药物治疗,促使血小板回升。如果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进行二线治疗,常见的二线药物有艾曲波帕、利妥昔单抗等。同时可联合使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等化学药物治疗或采取脾切除术进行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还无法根治,其治疗目的主要在于防止严重出血。

2、脾功能亢进

脾脏具有参与免疫应答、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等作用,而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蓄积血小板的量不断增加,会造成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

脾脏切除术是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治疗方式,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脾脏,避免血小板在脾脏内聚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出现贫血的患者可以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静脉输注红细胞。出现感染的患者可给予阿莫西林、头孢拉定、氨苄西林等药物治疗。

脾功能亢进的预后尚佳,多数患者在采取脾切除术后可以控制症状,使血象逐渐恢复正常。

3、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主要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而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骨髓产出的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会造成血小板不断减少的情况。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使用丙酸睾酮、环孢素等药物治疗,或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治疗,以改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情况,达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目的。

大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过治疗后预后较好,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所以患者要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回事
魏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是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引起。 1、免疫因素 ITP患者的NK细胞数目正常但活性降低,同时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导致B细胞分泌抗血小板抗体。抗血小板抗体(主要是PAIgG)与血小板结合后,导致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 2、遗传因素 ITP在单卵双胞胎和某些家族中有发现,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其中。 建议患者密切观察紫斑的变化,如密度、颜色、大小等,注意体温和神志、出血的情况,从而予以及时的处理。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什么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肝功能下降、脾功能亢进、血管脆性增加等方面的原因。 1.肝功能下降 肝硬化导致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合成足够的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常伴随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脾脏会过度吞噬和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进而影响凝血功能。 3.血管脆性增加 肝硬化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导致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受损,血管脆性增加,易于破裂出血。
血小板偏高怎么引起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血小板偏高可能是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炎症感染、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的。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血小板增多的倾向,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等,可以刺激骨髓中的血小板生产,导致血小板偏高。 3.炎症感染 炎症因子可能会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出现血小板偏高的情况。 4.脾功能亢进 脾脏是血小板的主要储存器,当脾脏功能亢进时,可能会释放大量的储存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小板偏高。
酒精肝的危害与后果有哪些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酒精肝的危害与后果一般包括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 1、脂肪肝 由于肝脏功能下降,可能会影响脂肪的代谢,使其过多堆积,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等。 2、肝硬化 长时间饮酒可导致肝细胞坏死,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形成肝硬化,进而引发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 3、肝功能衰竭 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会导致肝功能衰竭,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腹水等症状。
酒精性肝炎怎么检查出来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酒精性肝炎可通过B超、血常规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方式检查出来。 1、血常规 酒精性肝炎的患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升高、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现象,若发生脾功能亢进时,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2、B超检查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通过B超检查可观察到肝脏体积增大,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远场回声逐渐衰退,以及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等情况。 3、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酒精性肝炎和分期分级的金标准,为其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黄疸肝硬化腹水有什么症状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腹水即腹腔积液,肝硬化出现黄疸、腹腔积液考虑已经进入失代偿期,会出现出血、肝病面容以及消化系统症状。 1、出血 肝硬化会导致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并引起脾功能亢进、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多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 2、肝病面容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多可出现黄疸,表现为巩膜以及皮肤、黏膜黄染,也可能出现面部和其他暴露部位皮肤色素沉着、晦暗无光,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促皮质素释放因子受到抑制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使黑色生成激素增加引起的。 3、消化系统症状 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从而使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厌食、腹胀、腹泻等。
脂肪肝脾大是怎么回事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脂肪肝脾大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原因造成的。 1.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不断侵犯患者的肝脏,可能会造成肝细胞和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其出现脾大的症状。 2.肝纤维化 酗酒、暴饮暴食等原因可致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可能会长时间出现损害,造成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阻,引发脾肿大的症状。 3.肝硬化 脂肪肝导致患者出现肝硬化的情况时,可能会造成脾功能亢进,门静脉的血液循环可能会出现异常,此时也会出现脾脏肿大的症状。
肝硬化为什么会引起血小板低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肝硬化引起血小板低可能是肝功能异常、脾功能亢进、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的。 1、肝功能异常 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所以会影响血小板生成素的合成,导致产生的血小板减少,所以会有上述情况。 2、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导致脾功能亢进,可能会破坏血液中的血小板,使脾脏中血小板的存活时间缩短,所以会有此情况出现。 3、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多合并有低蛋白血症,由于大体积的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容易发生聚集,便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鉴别右心衰竭与肝硬化的要点是什么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右心衰竭和肝硬化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鉴别。 1、病史 右心衰竭患者多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病史。而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肝炎、脂肪肝、免疫性疾病等病史。 2、临床表现 右心衰竭患者体循环存在淤血,所以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肿大、颈静脉怒张等症状。而肝硬化患者主要表现为肝掌、蜘蛛痣、双下肢水肿、消瘦、面色晦暗、脾功能亢进等症状。 3、影像学检查 右心衰患者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右心室显著扩大、心电图检查可提示上述原发疾病;肝硬化患者做CT检查是可显示出肝门增宽、肝脏表面不光滑等特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主要是皮肤出血、黏膜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 1、皮肤出血:患者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会导致皮肤出血,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点、瘀斑或紫癜等。 2、黏膜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如果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的现象。 3、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颅内出血为主,容易危及生命。但是此种情况较为罕见,经过积极干预可以有效避免。
贫血可以献血吗
贺艳杰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献血有明确的相关规定,也有相应指标,基本上健康人群才可以进行献血。有传染性的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上述疾病的患者基本上都是不可以献血,因为本身身体的状态并不适合进行献血。对于贫血的患者,本身机体内血红蛋白、血红细胞的含量不足,再献血反而会造成疾病状态的加重。
长期贫血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贺艳杰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如果贫血的病因、状态持续存在,慢慢会对机体各系统产生影响。因为贫血主要是机体血红蛋白不足,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重要工具。携带氧气工具减少,氧气没有办法有效达到机体各个组织器官。轻度贫血比较轻微的症状包括头晕耳鸣,没有力气或者记忆力减退等。如果贫血症状持续存在、加重,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果有贫血的情况合并存在,有可能继发心律失常,甚至非常严重心脏疾病。
长期贫血会引起什么病
贺艳杰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长期贫血会引起各个系统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缺氧症状所引起的。长期贫血可以看到患者皮肤变干燥、指甲变薄、变脆,有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的问题,出现食欲减退、月经减少等症状。当机体要进行代偿,努力使氧气满足机体的需求,可能发生心跳速度加快。长时间持续下去,心脏结构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引起心脏疾病的发生。贫血对于内分泌系统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等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慢性再障能治愈吗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一般治疗三到六个月开始起效,需坚持治疗三年以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应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雄激素等刺激造血的药物同时辅助输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细胞因子进行疾病的治疗。
再障贫血是什么病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目前绝大部分观点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关。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外周血的全血细胞减少,从而患者会出现发热、出血及贫血临床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血细胞减少程度,可以分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再障怎么治疗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第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包括对症治疗,比如贫血严重时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血小板低的时候输注单采血小板,提高血小板水平。第二、对因治疗,主要是应用环孢素等免疫制剂以及刺激造血的雄激素如斯坦唑醇、达那唑等;另外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