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痕舌未必脾虚吗

来源:民福康

齿痕舌是否是脾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患者在中医科就诊,通过望诊和脉诊发现其存在舌苔淡白、脉沉细的情况,一般提示患有脾虚,脾虚造成脾脏生理功能失常时,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体内的水液代谢出现异常,出现齿痕舌。但是舌苔红润,覆有薄白苔,脉象平稳有力,则表示不存在脾虚的情况。

另外,齿痕舌可能与外感湿邪、气虚、阳虚等因素有关。

1.外感湿邪

淋浴涉水、居住潮湿等原因可导致患者外感湿邪,湿邪困于脾脏,造成脾胃津液不得布达,过多的水湿在体内凝聚时,可形成齿痕舌。

2.气虚

先天不足、营养不良等原因可引发气虚,造成体内元气不足,气的气化、固摄等功能减退,导致大量水湿无法排出时,也会导致齿痕舌发生。

3.阳虚

肾气亏损、房事不节等因素可致阳虚,引起机体阳气虚衰,机体代谢活动功能减退,无法对机体进行濡养和温煦,患者此时可表现为齿痕舌。

此外,齿痕舌还可能与寒湿壅盛、湿热内盛、脾虚等原因有关。如果出现齿痕舌或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由医生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了解疾病
齿痕舌
齿痕舌是指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又名齿印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是异常舌形的一种,其对临床辨证论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在舌诊中容易辨识,并且受外来因素(如食物、药剂等)的影响较少。祖国医学认为齿痕舌多由气虚、脾虚或阳虚所致,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致舌体胖大,故齿痕舌主脾虚和湿盛。若淡白而湿润,则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