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医学上又称双相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患者情绪在极度高涨(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极度低落(抑郁发作)之间反复波动。在躁狂发作期间,患者可能感到异常兴奋、愉悦,思维奔逸,活动量大幅增加,甚至可能出现夸大妄想和易激惹的情况。相反,在抑郁发作时,患者会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无助,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乐趣,思维迟缓,活动量减少,并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责自罪以及自杀观念和行为。
双相情感性障碍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该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情感性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和家人的耐心与配合。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了解疾病
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疾病,是指患者既存在抑郁又出现狂躁的一种精神障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