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出口梗阻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便秘类型,指的是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的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这种便秘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慢性便秘患者中占据一定比例。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盆底肌功能紊乱有关。在排便时,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等肌肉不能舒张,反而收缩,导致肛门口不松弛,大便难以排出。此外,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发生。
该病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排便费力、有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便意缺乏等。诊断时,医生可能会进行直肠指检、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结肠传输试验等检查。
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外科治疗等。一般性治疗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活动等;药物治疗则可能使用缓泻剂、灌肠等方法。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了解疾病
直肠前突
直肠前突是指直肠下端前壁、直肠阴道隔或阴道后壁薄弱,导致直肠在长期粪便的压力下,呈现囊袋状向前突出的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