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内溶血,主要发生在行军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内溶血、血管内皮损伤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1.血管内溶血
行军过程中,长时间行军、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等因素,可导致身体处于缺氧状态。为了满足组织对氧气的需求,身体会通过增加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来增加氧气运输。然而,过度的红细胞破坏可能会超出身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引起血管内溶血。
2.血管内皮损伤
行军时,身体会经历各种应激和环境变化,如高温、低氧、震动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损伤后,红细胞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和化学物质的攻击,从而引发溶血。
3.其他因素
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药物、感染等也可能与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的发生有关。
对于容易发生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的人群,如既往有类似病史、贫血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应在行军前咨询医生,了解预防和治疗的建议。在行军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高温环境。如出现酱油色尿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了解疾病
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