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原则包括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治疗原发病和定期随访。

1.恢复窦性心律

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对于首次发作的房颤且在48小时内,若患者无转复禁忌证,可尝试进行复律治疗。对于不能自行转复的房颤患者,可应用药物或电击的方法进行复律。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房颤患者,心室率控制至关重要。目标是使静息心率控制在60~80次/分,而对于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心室率应控制在休息时90次/分左右,活动后110次/分左右。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

3.防止血栓形成

房颤患者的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可随血流栓塞其他部位,如脑、四肢、肠系膜等,导致相应组织器官梗死。因此,所有房颤患者均需接受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

4.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引起房颤的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等。

5.定期随访

房颤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房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等,治疗方案需要更加谨慎。同时,房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了解疾病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