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症状与治疗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溢液、畏寒发热怠倦等。
1.耳痛
耳痛通常是由于中耳黏膜的急性炎症、咽鼓管阻塞以及中耳腔内压力变化引起的。在急性中耳炎中,细菌和病毒感染导致中耳黏膜充血、水肿,产生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而在慢性中耳炎中,由于炎症的长期存在和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因此疼痛可能不明显。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是由于中耳积液阻碍了声音的传导。当中耳发生炎症时,中耳腔内的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积液。这些积液会占据中耳腔的空间,阻碍声波通过听骨链传导到内耳,从而导致听力下降。随着炎症的消退和积液的吸收,听力通常可以逐渐恢复。
3.耳鸣
耳鸣是由于咽鼓管阻塞和中耳黏膜充血水肿引起的。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当咽鼓管发生阻塞时,中耳腔内的空气无法与外界交换,形成负压,导致中耳黏膜充血、水肿。这种负压和水肿状态会刺激听神经,产生耳鸣的感觉。
4.耳溢液
耳溢液是由于中耳腔内的脓液通过穿孔的鼓膜流出。当中耳发生炎症时,中耳腔内的黏膜会分泌大量脓液。随着炎症的加重,脓液可能积聚在中耳腔内,形成高压状态。当压力超过鼓膜的承受能力时,鼓膜可能发生穿孔,脓液随之流出。
5.畏寒发热怠倦
这些症状是由于中耳炎症引起的全身性反应。当中耳发生炎症时,细菌和病毒会释放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会导致体温升高、畏寒以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同时,炎症还会消耗机体的能量,导致患儿感到怠倦。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耳部护理、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
如果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处方抗生素来治疗感染。抗生素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
2.耳部护理
用温水轻轻清洁小儿的外耳,但避免将水进入耳道内。教导小儿不要用手指、棉签或其他物品挖耳朵,以免损伤耳道或引起感染。在游泳或洗澡后,及时将耳朵内的水分擦干。
3.手术治疗
如果中耳腔内有大量积液,医生可能会进行鼓膜穿刺,将积液抽出。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鼓膜切开术,以引流中耳腔内的积液。
中耳炎在小儿中较为常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等并发症。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小儿的耳部健康,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