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会出现黄疸。以下是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一些原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破坏增加: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出生后血氧含量增加,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产生大量的胆红素。
(2)同族免疫性溶血:母子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
(3)红细胞酶缺陷:某些红细胞酶的缺陷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
(4)其他:感染、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等也会增加胆红素的生成。
2.肝脏胆红素摄取障碍
(1)缺氧和酸中毒:会抑制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降低胆红素的摄取。
(2)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导致胆红素摄取障碍。
(3)药物:某些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3.肝脏胆红素结合障碍
(1)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下:这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由于酶活性不足,胆红素不能有效地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导致胆红素排泄减少。
(2)胆红素排泄异常: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会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引起黄疸。
4.肠肝循环增加
(1)正常情况下,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大部分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小部分经粪便排出。而新生儿肠道内的胆红素含量较高,因为肠蠕动较弱,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导致胆红素的重吸收增加,加重黄疸。
(2)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会使肠蠕动增加,也会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但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或消退后再次出现,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此外,对于高危儿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溶血病患儿等,更应密切观察黄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新生儿黄疸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家长们在照顾新生儿时,应注意观察黄疸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