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是一样吗
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区别在于,心肌缺血是一种病理状态,而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疾病,后者是前者长期发展的结果。
1.定义不同:
心肌缺血: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量不足,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心律失常,且以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疾病。
2.原因不同:
心肌缺血: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
缺血性心肌病:除了前述原因导致的心肌缺血外,还与原发性心肌损害、长期心肌负荷过重、心律失常等有关。
3.症状不同:
心肌缺血:患者可有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多发生于劳力或情绪激动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心电图或其他检查中发现心肌缺血改变。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多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头晕、心悸等。还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此外,患者心脏可逐渐扩大,出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4.检查不同:
心肌缺血:常用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
缺血性心肌病:除了上述检查外,还需要进行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心肌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5.治疗方法不同:
心肌缺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
缺血性心肌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善心肌缺血、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预防血栓形成等。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虽然都与心肌缺血有关,但它们的定义、原因、症状、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