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为什么肥胖症
小儿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时,即为肥胖症。以下是小儿肥胖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小儿肥胖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约为40%~50%;如果父母中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约为20%~30%。
2.饮食因素
(1)过度喂养:如果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经常给孩子喂食过多的食物,导致孩子摄入的热量超过身体的需要,就会导致脂肪堆积,从而引起肥胖。
(2)营养不均衡:如果孩子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而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就会导致营养不均衡,从而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肥胖。
(3)饮食习惯不良:如果孩子经常吃零食、喝饮料、吃快餐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而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健康食物,就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从而引起肥胖。
3.运动因素
(1)运动量不足:如果孩子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代谢率会降低,热量消耗减少,就会导致脂肪堆积,从而引起肥胖。
(2)运动方式不当:如果孩子的运动方式不当,比如过度运动、运动强度过大等,就会导致身体受伤,从而影响孩子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运动量不足,从而引起肥胖。
4.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如果家庭环境中,家长经常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等,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减少运动量,增加热量摄入,导致肥胖。
(2)学校环境:如果学校环境中,缺乏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孩子也会缺乏运动,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5.心理因素
(1)情绪问题: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这种激素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和储存,从而导致肥胖。
(2)心理压力:如果孩子长期面临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等心理压力,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肾上腺素”的激素,这种激素会促进脂肪的分解和释放,从而导致体重下降。但是,如果孩子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身体会逐渐适应这种状态,从而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减少,脂肪的分解和释放也会减少,从而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引起肥胖。
6.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影响身体的代谢率、食欲等方面。
7.其他因素
(1)年龄:小儿肥胖症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容易发生肥胖的阶段。在婴儿期,过度喂养和缺乏运动可能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而在青春期,由于身体发育和激素变化,孩子的食欲可能会增加,同时运动量可能会减少,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2)疾病: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小儿肥胖症的发生。例如,下丘脑性肥胖症是由于下丘脑的病变导致的,这种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食欲调节,从而导致肥胖。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总之,小儿肥胖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运动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等。要预防和治疗小儿肥胖症,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