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是如何分期的
肾功能不全可分为肾功能储备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四期,Scr和GFR是常用的分期依据,但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和病因等。保护残存肾功能、控制原发病、避免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肾功能等措施,有助于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1.肾功能储备代偿期
血肌酐(Scr)正常,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至正常的50%~80%,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通常不升高。
原因:该期的肾单位有60%~75%受到损害,肾脏贮备能力虽已丧失,但对于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能力尚好,故临床上无特殊表现,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而Scr正常。
2.氮质血症期
Scr高于正常,但<450μmol/L,GFR减少至25%~50%,血尿素氮(BUN)高于正常(7.0mmol/L)。
原因:该期肾单位有50%~70%受到损害,Ccr下降至25ml/min以下,Scr呈中等程度升高,出现贫血、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3.肾功能衰竭期
Scr高于450μmol/L,GFR减少至10%~25%,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贫血、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等。
原因:该期肾单位损害达70%~90%,Ccr下降至10ml/min以下,Scr明显升高,已进入尿毒症期,病情严重,难以逆转。
4.尿毒症期
Scr>707μmol/L,GFR<10ml/min。
原因:此期肾小球几乎全部毁损,Ccr显著降低,BUN及Scr进行性升高,酸中毒明显,出现各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抽搐、昏迷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期是基于Scr和GFR的水平进行的,但实际上,肾功能不全的诊断和分期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如尿常规、肾脏超声等)以及病因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已经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残存肾功能,控制原发病,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定期监测肾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慢性肾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