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和脑梗一样吗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的部位和梗死灶的大小,主要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危险因素。
脑梗死和脑梗不一样,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只是脑梗死的一种通俗说法。
脑梗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形成小的梗死灶。脑栓塞则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
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酗酒、肥胖、颈动脉狭窄等。此外,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也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梗死的部位和梗死灶的大小。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失语、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如果梗死发生在脑干或小脑,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复视等症状。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等检查。头颅CT是脑梗死早期首选的检查方法,可在发病24小时内显示梗死灶,但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有限。MRI对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在发病数小时内检测到梗死灶。此外,还可以进行脑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以了解脑血管的情况。
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脑保护治疗等。
3.手术治疗:对于颈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或有症状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4.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等,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脑梗死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2.戒烟限酒。
3.合理饮食,减少钠盐、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4.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5.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总之,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如果出现脑梗死的症状,应尽快就医,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