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新生儿黄疸
确诊新生儿黄疸后,需要进一步明确黄疸类型和原因,通常采用胆红素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及感染、胆红素代谢异常、胆道闭锁等可能的原因。
一般来说,胆红素水平超过了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正常值,就可确诊为新生儿黄疸。但确诊后,还需要明确黄疸的类型、原因,才能进行相应的治疗。
1.确诊黄疸:
胆红素检测:这是诊断黄疸的主要方法。医生会通过采集宝宝的足跟血或静脉血来检测胆红素水平。
其他检查:如果胆红素水平较高或有其他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其他检查,如血型、肝功能、肝胆超声等,以排除溶血性疾病、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的黄疸。
2.明确黄疸类型: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足月儿一般在7-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消退。胆红素水平一般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且宝宝一般情况良好,不需要特殊处理。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出生后24小时内),胆红素水平较高(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或胆红素上升速度较快(每天上升大于85μmol/L),或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同时,宝宝可能伴有其他异常,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不增、发热等。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明确黄疸原因:
胆红素代谢异常: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半乳糖血症等。
胆道闭锁:这是导致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其他:如母乳性黄疸、红细胞增多症等。
总之,新生儿黄疸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胆红素水平、宝宝的日龄、一般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在照顾宝宝时应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