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参考值
通常情况下,足月新生儿黄疸值不超过12.9mg/dl,早产儿黄疸值不超过15mg/dl。但如果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偏高,需要及时就医,以明确黄疸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破坏增加:因一些外在因素导致新生儿的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生成就会增多,这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同族免疫性溶血:母子血型不合,如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可能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从而出现黄疸。
红细胞酶缺陷:某些酶的缺乏或活性降低,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
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等,也可能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导致黄疸。
其他:感染、药物、低血糖、低体温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胆红素生成。
2.胆红素摄取障碍
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减少:新生儿血清白蛋白含量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减少,导致胆红素转运能力降低。
胆红素与蛋白结合缺陷: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胆红素与蛋白结合缺陷,使胆红素摄取减少。
3.胆红素结合障碍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下:这是造成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
胆红素排泄异常:某些病理情况,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可能导致胆红素排泄异常,引起黄疸。
4.其他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能出现母乳性黄疸,通常在生后3-5天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情况良好,胆红素值可高达256.5-342μmol/L(15-20mg/dl),胆红素在停止哺乳后可迅速下降,若继续哺乳,胆红素可回升。
药物:某些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可能导致胆红素排泄减少,引起黄疸。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黄疸。
其他:如胆管阻塞、肝细胞损伤等,也可能导致黄疸。
需要注意的是,胆红素值偏高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胆红素值偏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黄疸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如皮肤颜色、精神状态、食欲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