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其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等,诊断要点包括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判断患者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步骤。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心脏疾病、电击、溺水、中毒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如下:
1.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患者昏倒在地,呼之不应。
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无法触及。
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呼吸微弱或停止,口唇、指甲发紫。
皮肤苍白或发绀:由于血液循环停止,皮肤颜色变得苍白或发绀。
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2.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等。
其他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可帮助明确病因。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
1.判断患者意识:拍打患者双肩,呼喊患者,判断其是否意识丧失。
2.呼救:立即呼叫急救电话,请求救援。
3.胸外按压:将手掌放在患者胸骨中央,另一只手的手掌放在第一只手的上面,手指交叉,双臂伸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每分钟按压100-120次,按压深度5-6厘米。
4.开放气道:将患者头后仰,抬起下颌,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钟,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
6.重复上述步骤: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
总之,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每延误一分钟,复苏成功的几率就会降低10%。因此,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