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疗...
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其诊断主要通过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肝功能等指标,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等,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1.病因:乙肝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婴儿在出生后可能会感染乙肝。此外,共用注射器、不安全的性行为、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2.症状: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感染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3.诊断:医生通常通过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等指标来诊断乙肝。如果怀疑有乙肝感染,还可能需要进行肝脏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4.治疗: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等。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常用的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免疫调节治疗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毒清除。保肝治疗可以缓解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
5.预防: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此外,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也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
6.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脏超声等指标,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饮酒: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乙肝病情进展,因此乙肝患者应避免饮酒。
注意休息:过度劳累会影响肝脏的修复和恢复,乙肝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调节:乙肝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避免滥用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乙肝患者应避免滥用药物,如需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如果怀疑有乙肝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