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以下是关于初生儿黄疸的一些原因和相关信息。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破坏增加: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出生后血氧含量增加,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多,血红素加氧酶的含量也相对较高,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加。
其他: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维生素E缺乏、低体温等,也可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
2.肝脏胆红素代谢能力低下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少,使胆红素摄取不足。
肝细胞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活性不足,使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
胆红素排泄能力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胆红素经肝肠循环重吸收增加,可致黄疸加重。
4.其他
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胆红素一般<257μmol/L,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胆红素可明显下降。
药物性黄疸:某些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可致胆红素升高。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因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的黄疸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影响,如胆红素脑病。因此,对于黄疸的治疗,应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病因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大多数足月新生儿,黄疸通常会在几周内自然消退。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照顾新生儿时,家长应密切观察黄疸的情况,如发现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同时,应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适当晒太阳,有助于黄疸的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