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性肾炎
肾盂肾炎是一种肾脏感染性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其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医源性因素、机体免疫力低下等。主要症状有发热、寒战、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抗菌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会阴部清洁、多饮水、及时治疗尿路疾病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注意预防和治疗。
一、病因
1.细菌感染: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引起,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可导致尿液排泄不畅,细菌易于在肾盂内繁殖。
3.医源性因素: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等,可损伤尿路黏膜,使细菌易于入侵。
4.机体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肾盂肾炎。
5.其他:如尿路畸形、肾实质病变等,也可增加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
二、症状
1.急性肾盂肾炎
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
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痛,可向腹部放射。
2.慢性肾盂肾炎
症状多不典型,可有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等。
可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
三、诊断
1.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白细胞尿、红细胞尿、蛋白尿等。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肾功能检查:可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
2.影像学检查
B超:可了解肾脏大小、形态、结构等。
肾盂造影:可了解肾盂、输尿管的形态。
3.病原学检查
中段尿培养:可检测出病原菌。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应卧床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多饮水,勤排尿,以冲洗尿路。
2.抗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治疗疗程:急性肾盂肾炎一般治疗14天,慢性肾盂肾炎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3.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疼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药物。
五、预防
1.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
2.多饮水,勤排尿,避免憋尿。
3.及时治疗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4.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5.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感冒等。
六、特殊人群
1.孕妇:孕妇发生肾盂肾炎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应避免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2.儿童:儿童肾盂肾炎的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肾盂肾炎,且症状不典型,应定期进行尿液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肾盂肾炎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慢性肾盂肾炎,甚至肾功能不全。因此,一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效预防肾盂肾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