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是怎样引起的
急性肾炎是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肾脏疾病,儿童和青少年多见,主要由感染引起,也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等非感染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尿异常、水肿、高血压和全身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透析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等,预防措施主要是预防链球菌感染和提高免疫力。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主要为β-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致肾炎菌株,常见的致肾炎菌株有12型、49型等。这些细菌感染后,可通过免疫反应导致肾脏损伤。
2.病毒感染
可引起急性肾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等。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肾脏炎症。
3.其他感染
肺炎支原体、某些疟原虫和螺旋体感染也可并发急性肾炎。
二、非感染因素
1.免疫复合物沉积
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导致肾脏炎症。
2.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
某些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或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可激活补体,引起炎症反应和肾脏损伤。
3.其他因素
如药物过敏、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急性肾炎。
三、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包括以下症状:
1.尿异常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蛋白质。
血尿:尿液中含有红细胞。
管型尿:尿液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2.水肿
轻者仅表现为眼睑或面部水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
3.高血压
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升高。
4.全身症状
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四、诊断与治疗
1.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和肾脏活检等综合判断。
尿液检查常显示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血液检查可发现肌酐、尿素氮升高等。
2.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低盐饮食、控制液体摄入等。
抗感染治疗:如有感染灶,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对症治疗:如利尿、降压等。
透析治疗:严重肾功能衰竭者,需进行透析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免疫复合物沉积或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五、预防
1.预防链球菌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如有感染,应及时治疗。
2.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
六、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急性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后。
治疗以休息、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
预后一般较好,但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炎。
2.孕妇
孕妇急性肾炎的发生率较低,但病情可能较严重。
治疗需权衡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可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胎儿情况。
3.老年人
老年人急性肾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
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相同,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
总之,急性肾炎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炎,影响肾功能。因此,一旦出现急性肾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同时,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急性肾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