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是怎么回事啊
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异常,其原因包括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卵巢问题、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压力、贪凉、电磁波、便秘等,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绝经等,检查包括病史询问、全身检查、盆腔检查、B型超声检查、细胞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内分泌测定、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针对病因治疗、止血与纠正贫血、调整周期、促排卵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等。
1.原因: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卵巢问题: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调一般多是因为卵巢黄体功能不好,常表现为有周期,但是周期缩短,或者月经出血比较多。
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此外,某些妊娠期异常出血也往往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
压力: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会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就会开始紊乱。同样,长期的心情压抑、生闷气或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到月经。
贪凉: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电磁波: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长期作用于人体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产生坏影响,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便秘:便秘可能会引起女性月经紊乱。直肠内大便过度充盈后,子宫颈会被向前推移,子宫体则向后倾斜。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受压而不畅通,子宫壁会发生充血,并失去弹性。若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就会发生腰痛、月经紊乱。
2.临床表现:
不规则子宫出血:这是一个临床症状,具体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或淋漓出血。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情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
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绝经: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指月经停止12个月以上。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
3.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查找可能的原因,包括一般健康情况、性生活情况、有无避孕措施、服药史、家族史等。
全面体格检查,以了解有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盆腔检查,了解内生殖器有无畸形、肿瘤或炎症。
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卵巢及盆腔情况。
细胞学检查:检查卵巢功能及排除恶性病变。
活组织检查:确定病变性质,协助诊断。
内分泌测定:了解卵巢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等。
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直视下观察子宫腔及盆腔情况,可用于诊断粘连、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等。
4.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也就是针对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进行治疗。
止血与纠正贫血:由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成。除一般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素或刮宫止血。予口服补血药物或输液治疗。
调整周期: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
促排卵治疗: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5.预防:
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盆腔感染。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