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危急重症,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孕妇需要特别注意。
一、病因
5.其他,如输液过多过快、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二、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是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端坐呼吸等。
2.咳嗽、咳痰: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3.乏力、头晕: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4.心悸:心跳加快,可出现心律失常。
5.少尿、水肿:由于水钠潴留,导致尿量减少,出现水肿。
三、检查
1.心电图:可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有无心律失常。
2.胸部X线:可了解心脏的大小、形态,有无肺部淤血。
3.超声心动图: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功能,评估心功能。
4.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等,可了解机体的代谢情况。
四、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急性心力衰竭。
五、治疗
1.一般治疗: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吸氧;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2.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3.非药物治疗: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
六、预防
2.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感染等诱因。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脏疾病。
4.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七、特殊人群
1.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儿童:儿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与成人不同,治疗方案应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3.孕妇:急性心力衰竭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都有威胁,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低盐饮食,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