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的症状是什么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全身症状及并发症症状等,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1.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间歇性发作,常为隐痛或钝痛。进餐可诱发腹痛或加重,排便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腹泻与便秘:腹泻是常见症状,粪便呈糊样,一般无脓血或黏液。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腹部肿块:腹部可有肿块,质地中等,可有轻度压痛,多位于右下腹。
2.全身症状:
发热:以低热或中等热常见,多为午后低热,可有盗汗。
消瘦、贫血:由于长期慢性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原因,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
3.并发症症状:
肠梗阻:多由不完全性肠梗阻发展而来,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肠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大,主要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或黑便。
需要注意的是,肠结核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有肠外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造影等,以明确诊断。
此外,肠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肠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和感染。
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肠结核的症状和治疗可能会有所不同。孕妇患肠结核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并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儿童肠结核的症状多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对于有肠外结核病史或长期低热、盗汗、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儿童,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总之,肠结核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有肠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