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是什么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经消化道传播,青壮年多发,女性略多于男性。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结核菌检查、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等。治疗包括休息与营养、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及时治疗开放性肺结核等。
1.病因:
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少数由牛型分枝杆菌引起。
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可引起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感染途径:
消化道传播:为肠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
常因吞下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而致病。
有时可因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餐,或饮用未经消毒的乳制品而致病。
3.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青壮年居多,女性略多于男性。
多数继发于肺结核。
4.症状:
全身症状: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呈隐痛或钝痛。
腹泻与便秘:腹泻是常见症状,粪便呈糊样,一般无脓血。
腹部肿块:常在右下腹触及质硬、固定、不活动的包块。
其他症状: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5.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血沉增快等表现。
结核菌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肠结核的病变。
结肠镜检查:可观察病变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6.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核菌检查、X线检查等综合判断。
必要时可进行剖腹探查。
7.治疗:
休息与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肠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对症治疗:腹痛明显者可给予解痉药,腹泻严重者可给予止泻药。
8.预后:
早期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如延误治疗或病情严重,可导致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影响预后。
9.预防:
加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
及时治疗开放性肺结核,减少传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