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症状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全身症状等,检查方法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和恰当有关。
肠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其主要症状包括: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间歇性发作,有时进餐可诱发。腹痛多为隐痛或钝痛。并发肠梗阻时,腹痛加剧,呈阵发性绞痛。
2.腹泻与便秘:腹泻是溃疡性肠结核的主要表现之一,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的肠蠕动增加和吸收不良所致。便秘则相对较少见。
3.腹部肿块:约有10%的患者可扪及腹部肿块,主要位于右下腹,质中等,较固定,伴有轻度压痛。
4.全身症状: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肠外结核的表现,如肺结核、腹膜炎等。
如果怀疑患有肠结核,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诊断。
2.影像学检查:X线、CT、结肠镜等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肠道病变的情况。
3.病理检查:通过结肠镜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肠结核的重要方法。
肠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肠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2.对症治疗:如腹痛时给予解痉镇痛药,腹泻时给予止泻药等。
3.手术治疗:并发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肠结核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和恰当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肠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此外,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有肠结核家族史、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