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一种因暴露于寒冷环境或受到寒冷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多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者可伴有心力衰竭、休克、急性肾衰、DIC等并发症。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复温、热量和液体供给、纠正器官功能损伤、控制感染等,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加强护理。
一、表现
1.低体温
核心温度(直肠温度)常<35℃,重症可<30℃。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伴水肿者硬肿可呈浅紫色。多发生在小腿、大腿外侧、臀部、面颊、肩部、上肢、背部等部位。
2.多器官功能损伤
严重者可伴有多器官功能损伤,如心力衰竭、休克、急性肾衰、DIC等。
3.其他
患儿常伴有拒乳、不哭、活动减少、呼吸暂停等表现。
二、诊断
1.病史
有寒冷环境暴露或保暖不当等病史。
2.临床表现
根据患儿的低体温、皮肤硬肿等表现,可初步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2)血糖:血糖降低。
(3)血气分析:可有酸中毒。
(4)其他: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检查可了解器官损伤情况。
三、治疗
1.复温
是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关键措施。根据患儿的体温和病情,选择不同的复温方法,如轻症患儿可放入25℃~26℃的室温环境中,通过自身产热复温;重症患儿需采用预热的暖箱进行复温。
2.热量和液体供给
保证患儿足够的热量和液体摄入,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3.纠正器官功能损伤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心力衰竭时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
4.控制感染
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5.其他
注意患儿的保暖、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
1.注意保暖
新生儿应置于适宜的环境温度中,避免寒冷刺激。
2.合理喂养
保证新生儿足够的热量摄入,增强抗寒能力。
3.加强护理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总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和护理,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