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表现
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肝脾肿大、黄疸等。
1.食欲不振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直接刺激,导致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患者常对各类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即使面对以往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食欲。长期食欲不振会使患者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代谢紊乱和肝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2.恶心呕吐
酒精刺激胃肠道引发炎症反应,同时影响肝脏正常的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导致胆汁在胃肠道内的消化作用减弱。患者会频繁感到恶心,尤其在进食后症状加剧,严重时会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伴有酸臭味。反复的恶心呕吐不仅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还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进一步损害身体健康。
3.乏力
酒精性脂肪肝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肝脏对葡萄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合成与转化能力下降,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供应。此外,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会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影响细胞的能量生成。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乏力,精神萎靡,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做家务等都变得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肝脾肿大
长期饮酒导致肝脏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浸润,肝脏组织出现充血、水肿,体积逐渐增大。患者可能会自觉右上腹有胀满感或隐痛,体检时可在肋缘下触摸到肿大的肝脏,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伴有轻度压痛。同时,肝脏病变引发的门静脉高压,可导致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脾淤血,进而导致脾肿大。脾肿大可影响脾脏的免疫和造血功能,增加感染和贫血的风险。
5.黄疸
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破坏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内的胆红素释放入血,同时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受损,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症状。患者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黄疸的出现表明肝脏损伤较为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