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属于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其大多继发于肺结核、血播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腹膜炎,是结核杆菌经消化道侵犯肠道而引发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常见发病部位为回盲部。症状主要有反复发作的低热、腹痛、腹胀、腹泻以及粘液脓血便等。肠结核患者粪便中存在少量结核菌,会通过大便传染,便后需及时冲走大便并消毒。肠结核的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遵循早期、规律、联合、适量等原则服药,疗程至少一年。预防肠结核应积极开展有关结核病的卫生宣教,教导肺结核或喉结核患者不可吞咽痰液,且要保持大便通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使用一次性碗筷进餐,牛奶要经过灭菌消毒。
一、肠结核的性质及传染途径:
1.肠结核属于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
2.传染原因是结核杆菌经消化道侵犯肠道。
二、肠结核的引发因素及发病部位:
1.大多继发于肺结核、血播肺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
2.一般发病在回盲部。
三、肠结核的症状表现:
反复发作低热、腹痛、腹胀、腹泻及粘液脓血便等。
四、肠结核的传染情况:
患者粪便中有少量结核菌,可通过大便传染。
五、肠结核的治疗原则及疗程:
1.治疗要遵循早期、规律、联合、适量等原则。
2.疗程至少一年。
六、肠结核的预防措施:
1.积极进行结核病卫生宣教。
2.让肺结核或喉结核患者不吞咽痰液。
3.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饮食卫生,使用一次性碗筷进餐,牛奶灭菌消毒。
肠结核在性质、传染途径、引发因素、发病部位、症状、传染情况、治疗原则及疗程、预防措施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应重视对其的了解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