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结核通常指的是肠结核,其易发病的部位包括回盲部、升结肠、回肠末端、空肠以及十二指肠等。
一、回盲部:回盲部的肠腔相对较大,并且是小肠与大肠的交汇之处,小肠中的内容物进入回盲部后会停留一段时间。要是此时内容物里含有结核分枝杆菌,就有可能侵犯肠黏膜,进而形成肠结核。
二、升结肠:升结肠的下端连接盲肠,上端连接结肠,肠道内容物通过升结肠也需一定时间。若食物中存在活跃的结核分枝杆菌,就可能在此处侵袭肠黏膜,从而导致肠结核在人体出现。
三、回肠末端:肠道中的内容物在进入回盲括约肌前,会在回肠末端滞留一段时间。如果内容物中存在结核分枝杆菌,其与肠黏膜接触时间较长,所以这里也是肠结核的高发部位之一。
四、空肠:空肠处表面积较大,淋巴组织密度也较大,且蠕动速度相对较快,这能给结核分枝杆菌的定植和繁殖提供机会,也能使病原体扩散速度适当加快,所以此处也有一定几率出现肠结核。
五、十二指肠:结核分枝杆菌是抗酸菌,一般不会因胃酸而影响其细菌活性。所以如果进食的食物中存在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会随着食物消化而入侵十二指肠处,从而在此处产生肠结核。
肠结核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若病情较为严重,还能借助肠段切除吻合术、分为修补术等手术方式来处理。并且这一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患病后需要尽快配合医生进行隔离治疗,以防传染给他人而导致他人患病。
文章主要讲述了肠结核的概念及其好发部位,包括回盲部、升结肠、回肠末端、空肠和十二指肠,还介绍了治疗肠结核的药物和手术方式,强调了其传染性及隔离治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