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是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主要特征为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常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并发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预后较差。
1.症状
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本病最突出的表现。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活动时心慌、气促,严重者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咳嗽、咯泡沫样痰或咯血,多于劳累后出现或加重。
心律失常:可发生各种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多见。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亦非罕见。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导致心悸、头晕、黑矇,甚至猝死。
栓塞:部分患者可反复发生栓塞,以肺栓塞多见。部分患者可出现脑栓塞等其他部位栓塞。
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酷似心绞痛,但硝酸甘油无效。胸痛可能与扩张的心室牵拉室间隔、左心室乳头肌以及心脏秥连有关。
2.体征
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常可闻及第三或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心尖部常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提示存在二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可出现交替脉。
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提示存在周围血管征。
3.诊断
临床表现:有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胸痛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相鉴别,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4.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低盐饮食、吸氧等。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抗凝药物等。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
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5.预后
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较差,其自然病程为2.5年,5年生存率为50%左右。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心脏功能、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程度、是否合并栓塞等。
6.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避免感染: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7.特殊人群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低,病因与成人不同,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较差,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孕妇:扩张型心肌病孕妇的死亡率较高,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孕期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定期复查,必要时终止妊娠。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多伴有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较差,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积极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感染,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