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其特征为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一、病因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感染、非感染性炎症、中毒、代谢异常、遗传、内分泌和心血管疾病相关。
二、症状
1.心力衰竭
为本病最突出的表现。其症状可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出现。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和乏力,甚至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腹胀、食欲不振等。
2.心律失常
可发生各种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心房颤动也不少见。部分患者可因心律失常而猝死。
3.栓塞
部分患者可因心房颤动而导致附壁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可引起脑栓塞、肺栓塞等。
4.心脏性猝死
部分患者可因严重心律失常而发生心脏性猝死。
三、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心电图
可了解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情况,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
3.超声心动图
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的大小、室壁的运动、心脏的射血分数等,是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方法。
4.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可进一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但一般仅在必要时进行。
5.基因检测
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诊断标准包括:心室腔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左心室射血分数<50%)。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的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休息、低盐饮食、吸氧等。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可减轻水肿,缓解症状。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改善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
(3)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4)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5)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治疗心律失常。
(6)抗凝药物:可预防血栓形成。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对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心脏移植
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六、预防
扩张型心肌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减少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风险。
2.避免感染
感染可加重心肌损伤,应注意预防感染。
3.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可损害心肌,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风险。
4.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增强心肌功能,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风险。
5.定期体检
有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七、特殊人群
1.儿童
扩张型心肌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低,病因与成人不同,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和治疗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儿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与成人不同,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
2.老年人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和治疗与成人相似,但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
3.女性
女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绝经期后,发病率可明显升高。女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和治疗与男性相似,但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治疗时需要更加关注。
4.运动员
运动员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与长期高强度运动有关。运动员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和治疗与成人相似,但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不同,治疗时需要更加个体化。
总之,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同时,患者的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