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等。
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也不少见,全身感染可伴有发热、心动过速等,加重心肌氧耗,同时发热、心率增快也可诱发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其他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3.血容量增加:如摄入过多液体、钠盐摄入过多、静脉输入液体过多、过快等,可导致循环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如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暴怒、惊恐等,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力衰竭。
5.治疗不当:如不恰当停用洋地黄类药物、降压药等,可导致心力衰竭加重。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脏瓣膜病出现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等,均可导致心力衰竭加重。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就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以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预防心力衰竭的复发。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预防感染: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有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摄入过多液体。
3.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4.按时服药: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得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
5.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较多,应积极预防,避免诱因的发生。如有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应立即就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