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怎么办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其特征为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本病最突出的表现。患者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如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2)心律失常:可发生各种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3)栓塞:部分患者可因心房颤动导致附壁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可引起脑栓塞、肺栓塞等。
(4)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可能与心肌梗死、心包炎等疾病有关。
2.体征
(1)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常可听到第三或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
(2)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的体征,如心房颤动的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室性期前收缩的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的第一心音减弱等。
(3)心力衰竭:可有肺部湿啰音、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体征。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结合心脏扩大等体征,可初步怀疑扩张型心肌病。
2.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等。
(2)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室腔扩大,心室壁运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3)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可更准确地评估心室结构和功能,对心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心肌活检:对心肌病的诊断具有确诊意义,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3.其他检查
如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室造影等,可用于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1)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饱。
(3)吸氧:有低氧血症者,可给予吸氧。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减轻水肿。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
(3)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4)洋地黄类药物:适用于有快速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患者。
(5)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预防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考虑CRT。CRT可改善心脏的同步性,提高心功能。
4.心脏移植
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预后
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较差,其自然病程为2.5年,5年生存率约为50%。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频率、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等。积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五、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可减少心肌病的发生风险。
2.避免感染:感染可加重心肌损害,应注意预防感染。
3.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应戒烟。
4.限制饮酒:过量饮酒可损害心肌,应限制饮酒量。
5.适当运动:可增强心肌功能,提高心脏的耐受性,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6.定期体检:有心肌病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六、特殊人群
1.儿童
扩张型心肌病在儿童中较为罕见,病因尚不清楚。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心脏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儿童患者,应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2.老年人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与成年人相似,但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此外,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女性
女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与男性相似,但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使用ACEI或ARB时,应注意监测血钾水平,避免出现高钾血症。
(2)在使用华法林时,应注意避免口服避孕药,以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在使用地高辛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以免增加药物的毒性。
4.男性
男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与女性相似,但由于男性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女性不同,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男性患者常合并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应戒烟限酒,以减少心肌病的发生风险。
(2)男性患者的体力活动较多,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男性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总之,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饮食和避免感染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