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吃什么药
心脏骤停时急救用药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救用药方面,肾上腺素是首选,能通过兴奋α、β受体提升冠状动脉灌注等;胺碘酮适用于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等;利多卡因也用于此类情况,能降低心肌自律性,在无胺碘酮时可替代;阿托品应用存争议。特殊人群上,老年人因基础病及肝肾功能减退,用药需密切监测并调整;儿童病因不同,用药依体重、年龄精确计算且注重心理安抚;孕妇用药要考虑对胎儿影响,急救措施适当调整;有特定病史人群,如心脏病或药物过敏史者,选药需谨慎。
一、心脏骤停时急救用药
1.肾上腺素:是心脏骤停抢救的首选药物。它能通过兴奋α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提升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脏血流量;兴奋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及时使用肾上腺素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
2.胺碘酮:适用于心脏骤停伴有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的情况。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相关研究显示,对于难治性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导致的心脏骤停,胺碘酮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3.利多卡因:同样用于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引起的心脏骤停。作为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可降低心肌的自律性,提高心室致颤阈值。在无法获取胺碘酮时,利多卡因可作为替代药物使用。
4.阿托品:曾是心脏骤停的常用药物,但目前对于其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存在争议。阿托品主要作用于M胆碱受体,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不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阿托品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效果不显著。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疗效。同时,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上述药物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心脏骤停的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更多由窒息、创伤等因素引起。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由于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成人有差异,用药剂量需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素精确计算。例如,儿童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时,剂量通常低于成人。并且,在急救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儿童的心理安抚,减少其恐惧和焦虑。
3.孕妇:孕妇心脏骤停不仅威胁孕妇自身生命,还关乎胎儿的安危。在用药时,需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例如,肾上腺素在孕妇心脏骤停时可谨慎使用,但需密切监测母体和胎儿情况。同时,在急救过程中,要尽可能采取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措施,如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位置和力度需适当调整,以避免对子宫造成损伤。
4.有特定病史人群:对于有心脏病病史(如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格外谨慎。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对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需根据具体心脏疾病类型选择合适药物;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的药物,防止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