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大脑缺氧怎么办
心脏骤停致大脑缺氧的救治涵盖急救、后续、康复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救时,立即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有AED尽快使用。后续治疗包括高级生命支持、亚低温治疗及脑保护治疗。康复治疗有高压氧及神经康复训练。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心肺复苏按压深度等有别,亚低温需密切监测;老年人注意避免按压并发症及基础病管理;孕妇心肺复苏要推子宫,治疗兼顾胎儿安全。
一、急救措施
1.心肺复苏:一旦发现心脏骤停致大脑缺氧,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需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手掌根部用力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人工呼吸时,清理口腔异物,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确保胸廓起伏。通过心肺复苏可恢复心脏泵血功能,为大脑提供氧气。
2.除颤: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应尽快使用。AED能分析患者心律,若为可除颤心律(如室颤、无脉性室速),会提示进行除颤。按AED提示操作,电极片正确粘贴在患者胸部,远离植入式医疗设备(如起搏器),在旁人离开患者身体后按下放电按钮,除颤后立即恢复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
二、后续治疗
1.高级生命支持:患者被送往医院后,需建立高级生命支持。包括气管插管,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良好的氧合与通气,保证大脑氧气供应。同时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维持心脏灌注。
2.亚低温治疗:目标体温管理是重要治疗手段,常采用亚低温治疗,将患者体温降至3234℃。可通过体表降温(如冰毯、冰帽)或血管内降温技术实现。亚低温能降低大脑代谢率,减少脑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3.脑保护治疗:使用药物如醒脑静等改善脑代谢、营养神经,减少大脑因缺氧造成的损伤。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保证内环境稳定,利于大脑功能恢复。
三、康复治疗
1.高压氧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在高于常压环境下呼吸纯氧,增加血液和组织中的氧含量,改善大脑缺氧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一般需多次治疗,具体疗程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2.神经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运动障碍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包括被动活动、主动运动等;语言障碍者进行言语训练;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记忆力、注意力等训练。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循序渐进,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心脏骤停大脑缺氧多由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45厘米,频率与成人相同。除颤能量根据儿童体重计算。亚低温治疗时需密切监测体温,防止体温过低影响儿童正常生理功能。康复训练应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制定,注重趣味性,提高儿童配合度。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肺复苏时要注意避免因按压用力不当造成肋骨骨折等并发症。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基础疾病的管理,如血压、血糖控制。康复治疗时考虑老年人身体耐受性,训练强度适中,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3.孕妇:孕妇心脏骤停大脑缺氧,进行心肺复苏时需将子宫推向左侧,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增加回心血量。除颤操作与常人相同。治疗过程中要兼顾胎儿安全,药物使用需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康复治疗时根据孕妇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方式,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