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产褥期内子宫大量出血,主要原因包括:胎盘、胎膜残留,多因子宫内膜损伤、子宫收缩乏力致部分残留影响子宫复旧而出血;蜕膜残留致子宫复旧不全继发炎症出血;子宫复旧不全,由子宫收缩乏力、子宫肌瘤、切口愈合不良等引发;感染,因胎膜早破等致病原体入侵,抵抗力低的产妇更易发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与切口选择、缝合技术、感染及血肿等有关;其他如产后滋养细胞肿瘤、子宫黏膜下肌瘤也可致出血。此外,还温馨提示产后女性尤其高危人群要密切观察恶露,产褥期注意卫生,剖宫产术后注意休息,有贫血等情况要积极纠正以降低风险。
1.胎盘、胎膜残留:这是晚期产后出血较为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产后10日左右。当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时,影响子宫复旧,残留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机化,形成胎盘息肉。当坏死组织脱落,暴露基底部血管,可引起大量出血。多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子宫手术史等人群,由于子宫内膜损伤,胎盘附着部位修复不良,更容易出现胎盘、胎膜残留。此外,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也增加了胎盘、胎膜残留的风险。
2.蜕膜残留:正常情况下,产后一周内蜕膜会逐渐脱落并随恶露排出。若蜕膜剥离不全,长时间残留,影响子宫复旧,继发子宫内膜炎症,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3.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复旧是指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若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子宫肌瘤、子宫肌层感染等因素,可导致子宫复旧不全,子宫不能如期缩小,胎盘附着面修复不良,血窦重新开放,从而引起晚期产后出血。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如切口感染、裂开,也会影响子宫复旧,增加出血风险。多次分娩、高龄产妇、孕期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会使子宫肌纤维受损或功能异常,影响子宫复旧。
4.感染:常见的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等,感染可引起胎盘附着面复旧不良和子宫收缩乏力,导致晚期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产后卫生不良等,均增加了病原体入侵的机会,引发感染。对于有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的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感染。
5.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多见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两侧端。引起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有:
子宫切口选择过低或过高:过低接近宫颈,此处组织以结缔组织为主,血供较差,愈合能力弱;过高则切口上缘宫体肌组织与下缘子宫下段肌组织厚薄相差大,缝合时不易对齐,影响愈合。
缝合技术不当:如缝合过密、过紧影响血运,或缝合过疏、对合不佳,均可导致切口愈合不良。
感染:术后切口感染,使组织坏死、溶解,导致切口裂开出血。
其他:如切口局部血肿形成,影响血供,导致切口愈合障碍。有多次剖宫产史的产妇,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组织更为薄弱,再次剖宫产时切口裂开的风险更高。
6.其他:
产后滋养细胞肿瘤:如绒毛膜癌,可继发于正常或异常妊娠之后,肿瘤组织侵袭子宫肌层及血管,导致子宫出血。
子宫黏膜下肌瘤:可阻碍子宫收缩,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温馨提示:
1.对于产后女性,尤其是剖宫产、多次分娩、存在孕期合并症等高危人群,产后应密切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等情况。若出现恶露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并有臭味,或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警惕晚期产后出血的可能。
2.产褥期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和内裤,避免盆浴,禁止性生活,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3.剖宫产术后产妇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腹压突然增加,影响子宫切口愈合。如出现腹部切口疼痛加剧、阴道大量出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4.对于有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的产妇,应积极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产后恢复,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