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抽搐怎么办
心脏骤停且伴有抽搐的急救方法如下:首先10秒内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及颈动脉搏动,确认后立即呼叫急救并获取AED;接着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频率依不同人群而定,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采用仰头抬颌法)、人工呼吸(30次按压后2次呼吸,可单纯高质量胸外按压);然后尽快获取AED并按语音提示操作;此外针对儿童与婴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急救时在按压手法、位置及其他方面有不同注意事项,整个过程需持续急救直至专业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
一、立即识别与呼叫急救
1、一旦发现有人心脏骤停且伴有抽搐,需立刻识别。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或仅有濒死样喘息,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若两者均无,可初步判断为心脏骤停。此判断需在10秒内完成。若判断为心脏骤停,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如拨打120,同时获取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2、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心脏骤停每延误1分钟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患者生存率就会显著下降。早期呼叫急救能保证专业医疗团队尽快到达现场,提供更高级的生命支持。
二、心肺复苏(CPR)
1、胸外按压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无论患者年龄、性别,此位置相对固定且易于定位。对于儿童和体型较小者,定位也以此为准。
方法:施救者双手交叠,掌根用力,垂直按压患者胸部。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对于儿童,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即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按压频率同样为每分钟100120次。在整个按压过程中,要注意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2、开放气道
清理口腔异物:迅速查看患者口腔内有无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如有需立即清除,防止堵塞气道。不同年龄患者都可能出现异物梗阻,尤其是儿童可能会误吞玩具等小物件。
采用仰头抬颌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下压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处,抬起下颌,开放气道。此方法适用于多数患者,但对于怀疑有颈椎损伤者,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加重颈椎损伤。
3、人工呼吸
捏住患者鼻子,施救者深吸一口气,用口唇严密包绕患者口唇,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以上,观察到患者胸廓起伏为有效。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不愿意或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者,可单纯进行高质量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模拟心脏泵血和肺通气功能,为患者大脑等重要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争取救治时间。
三、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1、尽快获取AED并按照语音提示操作。AED到达现场后,首先打开电源,按照电极片图示贴于患者胸部,一般一片贴于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另一片贴于左侧乳头外侧。
2、AED能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判断是否需要除颤。若提示需要除颤,确保周围人员无接触患者后,按下放电按钮。AED对于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转复效果显著,早期使用可大大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与婴儿
儿童和婴儿心脏骤停原因与成人有所不同,除了心脏疾病外,窒息、外伤等较为常见。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手法对于婴儿可采用双指按压法(两手指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或双手环抱按压法(双手环绕婴儿胸廓,两拇指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对于儿童单人施救时按压与呼吸比为30:2,双人施救时为15:2。
儿童和婴儿皮肤娇嫩,在使用AED电极片时要注意避免皮肤损伤,若电极片尺寸不合适,可选择儿童专用电极片。
2、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在进行胸外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因按压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但也不能因担心并发症而按压力度不足影响心肺复苏效果。
老年人听力可能下降,在使用AED时,语音提示可能听不清楚,施救者要及时向其传达操作信息。
3、孕妇
孕妇心脏骤停时,胸外按压位置应略高于正常位置,约在胸骨中点上2厘米处,以避免按压到增大的子宫。同时,将孕妇身体稍向左侧倾斜,以减轻增大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保证回心血量。
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孕妇和胎儿情况,急救人员到达后,尽快进行胎儿监测等相关措施。
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和相应急救措施,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