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肝功能减退方面,有消化吸收不良(约70%80%患者有食欲减退等症状)、营养不良(约20%30%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黄疸、出血倾向和贫血(约50%60%患者有出血倾向)以及内分泌失调(男性出现性功能减退等,女性有月经失调等)。门静脉高压方面,有脾大(约60%80%患者存在),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约30%40%患者会发生;腹壁静脉曲张呈水母头状;痔静脉曲张易便血),腹水(约75%以上失代偿期患者会出现)。同时,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如戒酒、调整饮食、积极治疗基础病、预防并发症等。
一、肝功能减退相关表现
1.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影响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一项临床研究显示,约70%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对于有长期饮酒生活方式的患者,酒精进一步损伤肝脏,此类症状可能更为严重。而对于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减退,这些症状会加重其营养摄入不足的风险。
2.营养不良:由于消化吸收障碍,加上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等。蛋白质合成减少,导致低蛋白血症,表现为下肢水肿、腹水等。研究表明,约20%3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可能更严重。
3.黄疸: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黄疸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一般来说,急性发作期或病情进展时黄疸可能加重。在女性患者中,黄疸可能影响皮肤外观,带来心理压力。
4.出血倾向和贫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患者易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同时,由于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胃肠道失血等原因,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据统计,约50%60%的肝硬化患者有出血倾向。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易受伤的人群,出血风险增加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
5.内分泌失调:肝脏对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减少。男性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蜘蛛痣、肝掌,与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小动脉扩张有关。
二、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
1.脾大:门静脉压力升高,脾静脉回流受阻,脾脏淤血肿大。脾大程度不一,早期质地较软,晚期变硬。肿大的脾脏可引起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研究发现,约60%80%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存在脾大。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脾功能亢进可能加重血细胞减少情况。
2.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的胃冠状静脉与腔静脉系的食管静脉、奇静脉等吻合,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是最常见且最危险的侧支循环,当曲张静脉破裂时,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导致休克,严重危及生命。有研究指出,约30%40%的肝硬化患者会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药物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
腹壁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脐静脉重新开放,与副脐静脉、腹壁静脉等连接,在脐周和腹壁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呈水母头状。此体征在体格检查时较为明显。
痔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的直肠上静脉与腔静脉系的直肠下静脉及肛门静脉吻合扩张形成痔核,破裂时可引起便血。对于长期便秘的患者,腹压增加可加重痔静脉曲张,增加出血风险。
3.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腹腔脏器毛细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间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同时,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液体漏入腹腔;此外,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水钠重吸收增加,也促使腹水形成。腹水出现时常伴有腹胀,大量腹水时腹部膨隆,状如蛙腹,可影响患者呼吸和行走。约75%以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会出现腹水。对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差,大量腹水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
温馨提示:对于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无论年龄、性别如何,都应严格戒酒,避免加重肝脏损伤。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粗糙、坚硬食物,以防损伤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导致出血。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更需注意营养补充,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女性患者在出现内分泌失调相关症状时,应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压、碰撞,减少出血风险。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伤,如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挖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