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少数继发于肺结核,也可因饮用未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感染。除回盲部外,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部位也可发生肠结核,这些部位的肠结核易漏诊或误诊。肠结核需综合多项检查进行诊断,确诊后应及时抗结核治疗,并注意饮食卫生。
肠结核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继发于肺结核,少数可由饮用未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感染。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其他部位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处,少数见于直肠。
好发于回盲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回盲部的肠内容物经常停留,且回盲部的淋巴组织丰富,结核分枝杆菌容易通过肠黏膜侵犯淋巴组织。
2.结核菌大多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引起肠结核,而回盲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可使结核分枝杆菌在肠壁局部形成原发灶。
3.回盲部的解剖结构有利于肠内容物的停滞,使局部黏膜容易遭受结核菌的侵袭和感染。
除回盲部外,其他部位也可发生肠结核,如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这些部位的肠结核可能与肠道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容易漏诊或误诊。
对于肠结核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结果进行判断。一旦确诊为肠结核,应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肠结核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肠结核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