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全身症状、腹痛、腹部肿块、腹水及其他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治疗和对症治疗。
1.全身症状
结核毒血症常见,主要表现为发热与盗汗。热型以低热与中等热居多,部分患者可呈弛张热,少数呈稽留热,可伴有脸颊潮红、倦怠乏力、精神不振、食欲缺乏、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育龄期女性患者可有月经不调。
2.腹痛
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症状之一,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会牵涉到全腹。疼痛性质多为隐痛或钝痛,也可出现阵发性绞痛。当并发肠梗阻时,腹痛会加剧。
3.腹部肿块
腹部肿块以脐周或右下腹为主,大小不一,质地中等,有压痛。肿块多由增厚的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或干酪样坏死脓性物积聚而成。
4.腹水
少量腹水时多无明显体征,大量腹水时可出现腹部膨隆、腹壁紧张发亮,有揉面感,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5.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也可能出现腹壁柔韧感、腹部压痛等体征。
需要注意的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对于有结核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既往有结核病病史、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涂片及培养、腹部超声或CT等,以明确诊断。
此外,对于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结核治疗是关键,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原则,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对症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缓解腹痛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对于有结核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