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是什么意思
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传播,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包括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等,预防措施主要是接种乙肝疫苗,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注意。
1.定义与症状
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感染后,肝脏持续受到炎症损害,病程超过6个月。
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发现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
2.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包括共用注射器、输血、血制品等;性传播主要通过性行为;母婴传播可在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传播给婴儿。
3.诊断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诊断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
实验室检查包括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等。
4.治疗方法
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等。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常用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延缓疾病进展,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免疫调节治疗和保肝治疗可辅助抗病毒治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
5.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避免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
6.定期复查
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优化或调整。
7.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感染乙肝病毒可能会增加母婴传播的风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产前检查和干预措施。
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治疗和预后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情可能更复杂。定期复查和密切监测尤为重要。
总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对乙肝病毒感染或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