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原因
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输卵管炎症(是主要病因,炎症致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狭窄等影响受精卵运行)、输卵管手术史(术后致管腔狭窄等增加风险)、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形态或功能异常影响受精卵运行)、辅助生殖技术(操作及胚胎游走致风险增加)、避孕失败(如宫内节育器和紧急避孕药失败影响受精卵着床或运行)。同时,对有盆腔炎病史、输卵管手术史、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及正在使用避孕措施的特殊人群,分别给出积极治疗、检查评估、密切产检及选择可靠避孕方式等降低输卵管妊娠风险的温馨提示。
一、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原因
1.输卵管炎症
是输卵管妊娠的主要病因。炎症可使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狭窄、纤毛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正常运行,导致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常见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厌氧菌等感染,可引起输卵管黏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其中,输卵管黏膜炎轻者可使黏膜皱襞粘连,管腔变窄,或使纤毛功能受损;重者可引起输卵管完全阻塞,影响受精卵的运行。输卵管周围炎主要病变在输卵管浆膜层或浆肌层,常造成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扭曲,管腔狭窄,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运行。临床上,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输卵管妊娠的风险是正常女性的210倍。
2.输卵管手术史
曾行输卵管绝育术、输卵管粘连分离术、输卵管成形术等手术,可导致输卵管管腔狭窄、扭曲或蠕动异常,增加输卵管妊娠的发生风险。例如,输卵管绝育术后形成输卵管瘘管或再通,受精卵可经瘘管或再通的输卵管进入管腔,在输卵管内着床发育。有研究表明,输卵管绝育术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1.9%。
3.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
输卵管过长、肌层发育差、黏膜纤毛缺乏、双输卵管、憩室或有副伞等,均可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输卵管的生理功能包括蠕动、纤毛摆动及上皮细胞分泌,这些功能受雌、孕激素的精细调节。若调节异常,如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可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导致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此外,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输卵管的蠕动,干扰受精卵的运送。
4.辅助生殖技术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助孕的患者,由于胚胎移植过程中可能将胚胎放置在输卵管开口附近,或胚胎在宫腔内游走进入输卵管,从而发生输卵管妊娠。研究显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约为5%8%。
5.避孕失败
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口服紧急避孕药失败等,都可能增加输卵管妊娠的发生风险。宫内节育器可能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导致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紧急避孕药可能影响输卵管的蠕动,使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运行时间延长,增加输卵管妊娠的机会。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
应积极治疗盆腔炎,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用药,完成足够疗程,以减少输卵管炎症的发生,降低输卵管妊娠的风险。治疗后应定期复查,了解炎症的恢复情况。因为盆腔炎若未彻底治愈,容易反复发作,进一步损伤输卵管,增加输卵管妊娠的可能性。
2.有输卵管手术史的女性
在计划怀孕前,建议进行输卵管通畅检查,如输卵管造影等,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和功能。如果发现输卵管存在狭窄、堵塞等问题,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或处理,以提高受孕的成功率,降低输卵管妊娠的风险。同时,怀孕后应尽早进行超声检查,确定妊娠部位,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女性
在助孕过程中,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输卵管妊娠的风险。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安排。怀孕后需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胚胎的发育情况和着床位置,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卵管妊娠。
4.正在使用避孕措施的女性
如果选择宫内节育器避孕,应定期检查宫内节育器的位置,确保其发挥正常的避孕作用。若发现宫内节育器移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对于选择口服紧急避孕药避孕的女性,紧急避孕药并非常规避孕方法,且避孕失败风险相对较高,不建议频繁使用。应尽量选择更可靠的避孕方式,如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套等,以降低因避孕失败导致输卵管妊娠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