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的早期症状
高血压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及指标变化。尿液变化包括夜尿增多(从正常01次增至23次以上且夜间排尿量超全天1/3,老年人尤需鉴别)和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mg/24h,高盐、吸烟人群易出现);可出现眼睑及下肢水肿(晨起眼睑肿,活动后减轻,下午或晚上下肢肿,女性经期、孕期症状可能更明显,有高血压者需及时就医);血压较之前更难控制,原本控制良好者可能需调整降压药;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可能轻度升高(排除其他因素后考虑肾功问题,长期高血压未规范控制者需定期监测)。此外,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降压需谨慎;孕妇高血压肾病风险增加,要密切监测;儿童及青少年有高危因素者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一、尿液变化
1.夜尿增多:高血压肾病早期,肾小管浓缩功能可能受损,患者可出现夜尿次数增多,一般从正常的01次增加至23次甚至更多。正常情况下,夜间排尿量应少于全天尿量的1/3,若夜间排尿量超过此比例,且排除睡前大量饮水等因素,需警惕高血压肾病。夜尿增多不仅影响患者睡眠质量,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状态不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人群均可能出现此症状,但老年人因本身肾功能随年龄有一定生理性减退,出现夜尿增多时更需仔细鉴别是否为高血压肾病所致。
2.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开始受影响时,尿液中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可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发现,正常参考值一般为尿白蛋白排泄率<30mg/24h,若在30300mg/24h之间则提示微量白蛋白尿。此指标是高血压肾病早期较为敏感的诊断指标之一。生活中,高盐饮食、长期大量吸烟人群更易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且一旦出现,意味着肾脏已有早期损害,需积极控制血压、调整生活方式等。
二、水肿
1.眼睑及下肢水肿:多为晨起时眼睑水肿,活动后可逐渐减轻,但部分患者下午或晚上可出现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部。这是因为肾脏排泄水钠功能障碍,导致水钠潴留。水肿程度一般较轻,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按压后有轻度凹陷,且能较快恢复。对于女性而言,在经期或孕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使水肿症状更明显,需与其他生理性水肿相鉴别。若本身有高血压且出现不明原因眼睑或下肢水肿,应及时就医检查肾脏功能。
三、血压波动
1.血压较之前更难控制:高血压肾病早期,肾脏因长期受高血压影响,肾血管发生病变,肾脏缺血,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一步升高血压,使血压较之前更难控制在理想范围。原本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需要调整降压药物种类或剂量。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有所差异,一般65岁以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肾脏灌注。
四、肾功能指标变化
1.血肌酐、尿素氮轻度升高:肾功能早期受损时,血肌酐和尿素氮可能轻度升高。血肌酐正常参考值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尿素氮正常参考值2.97.2mmol/L。当出现轻微超出正常范围,且排除其他如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等导致短暂升高的因素后,应考虑肾脏功能可能出现问题。但这两个指标并非早期敏感指标,往往肾脏已有一定程度损伤才会出现变化。对于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未规范控制血压的人群,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尤为重要,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肾病。
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高血压肾病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且多种慢性疾病共存,增加诊断难度。若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详细告知医生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准确诊断。同时,老年人降压治疗需更谨慎,避免降压过快、过低,影响肾脏及其他重要脏器灌注。
2.孕妇:孕期高血压患者发生高血压肾病风险增加,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危及胎儿。孕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尿常规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用药方面需严格遵循医嘱,部分降压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3.儿童及青少年:虽然高血压肾病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相对少见,但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孩子也需关注。若孩子出现乏力、夜尿增多等非特异性症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应培养孩子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预防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