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症状方面,微量白蛋白尿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24h,提示肾脏早期损伤;肾小球滤过率早期或升高,常用估算公式计算,异常升高需警惕;血压升高因肾脏受损激活相关系统致水钠潴留等,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正常高值或更高应考虑肾病;尿液性状改变有泡沫尿(尿蛋白增加致泡沫细小且久不消散)和夜尿增多(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夜尿超2次需警惕)。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家属应关注排尿情况并留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肾病影响发育,家长要关注身体变化,选合适治疗方案;孕妇患糖尿病肾病风险高,孕期需密切监测指标,合理用药保证母婴健康。
一、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较为重要的症状之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极少。但糖尿病肾病早期,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受损,使得白蛋白漏出增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常通过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来评估,一般规定UAER在30300mg/24h为微量白蛋白尿。该指标的出现提示肾脏已有早期损伤,对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密切关注此项指标。若长期处于此范围,提示肾脏病变进展风险增加。
二、肾小球滤过率改变
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GFR)可能出现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GFR升高现象,这是由于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糖尿病状态下,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入球小动脉扩张,导致肾小球内压升高,进而使得GFR升高。一般可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公式来计算,如MDRD公式、CKDEPI公式等。正常成年人eGFR数值一般在90120ml/(min·1.73m2),当出现糖尿病肾病早期,eGFR可能超出此范围。但随着病情进展,GFR又会逐渐下降,若发现GFR高于正常范围且持续不缓解,需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三、血压升高
糖尿病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也可能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表现之一。肾脏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功能受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导致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当收缩压在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为正常高值血压,若糖尿病患者血压持续处于此范围甚至更高,应考虑到肾脏病变的可能。尤其是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更为紧密。
四、尿液性状改变
1.泡沫尿:糖尿病肾病早期,因尿中蛋白含量增加,会导致尿液表面张力改变,从而出现泡沫尿。这些泡沫一般较为细小,且长时间不消散。当发现尿液中泡沫增多,尤其是在排尿后静置一段时间仍有较多细小泡沫存在时,需及时就医检查,评估是否存在肾脏问题。
2.夜尿增多:部分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会出现夜尿增多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夜间排尿次数一般为02次。肾脏在调节尿液生成和重吸收过程中,肾小管功能受损会影响尿液浓缩稀释功能。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管对水和溶质的重吸收功能可能减退,导致尿液生成增多,尤其是夜间更为明显。若糖尿病患者夜尿次数超过2次,且持续一段时间,应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肾脏储备功能也有所减退。因此,在早期症状不典型时,可能更难察觉。家属应多关注老人的日常排尿情况,如是否有泡沫尿、夜尿增多等表现。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用药种类较多,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对肾脏的影响。定期带老人进行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2.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家长需格外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若孩子诉说排尿不适、发现尿液有泡沫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同时,鼓励孩子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延缓疾病进展。
3.孕妇:孕期患糖尿病的女性,肾脏负担加重,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增加。孕期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及肾功能等指标。若出现水肿、蛋白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治疗过程中,用药要严格遵循医嘱,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