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怎么处理
新生儿溶血的处理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如白蛋白、纠正酸中毒、肝酶诱导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换血疗法及其他治疗(如积极治疗并发症、控制感染等)。此外,还应根据母婴血型、既往史及新生儿症状等怀疑或诊断Rh溶血病和ABO溶血病,并进行相应检查。
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胆红素能吸收光,在光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水平。
2.药物治疗:
白蛋白:可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纠正酸中毒:可减少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
肝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增加胆红素的排泄。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Fc受体,减少胆红素的产生。
3.换血疗法:
目的:换出血中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同族免疫抗体,阻止进一步溶血;减少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换血量:一般为患儿血量的2倍,约150~180ml/kg。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换血指征;换血前给予苯巴比妥;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出入量、黄疸消退情况及有无贫血、心力衰竭等。
4.其他治疗:如积极治疗新生儿窒息、缺氧、酸中毒等并发症,控制感染等。
对于Rh溶血病,若Rh阴性的母亲既往有输血史、死胎、流产史,或新生儿有黄疸消退延迟、贫血、脾脏大等表现,应高度怀疑Rh溶血病。可进行血型鉴定、抗体效价测定等检查明确诊断。
对于ABO溶血病,若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或B型,或母亲血型为A型,父亲血型为B型,而新生儿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应考虑ABO溶血病的可能。可进行血型鉴定、抗体效价测定等检查明确诊断。
总之,新生儿溶血的处理方法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同时要积极治疗并发症。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