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肾实质性病变、肾血管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肾脏疾病及其他。其症状主要有血压升高、头痛、头晕、鼻出血、乏力、夜尿增多等。诊断主要依靠测量血压、检查肾功能、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发病、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定期体检、控制血压、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需特别注意。
一、病因
1.肾实质性病变
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先天性肾脏发育不全等。
2.肾血管性疾病
如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
3.内分泌性疾病
4.肾脏疾病
5.其他
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症状
1.血压升高
这是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且难以控制。
2.头痛
头痛是肾性高血压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头部胀痛或搏动性疼痛。
3.头晕
头晕是肾性高血压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头部昏沉感或眩晕感。
4.鼻出血
鼻出血是肾性高血压的不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与血压升高导致血管破裂有关。
5.乏力
乏力是肾性高血压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与血压升高导致心脏和肾脏负担加重有关。
6.夜尿增多
夜尿增多是肾性高血压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与肾脏功能受损有关。
三、诊断
1.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是诊断肾性高血压的重要方法,通常需要在不同时间测量三次血压,以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
2.检查肾功能
检查肾功能是诊断肾性高血压的重要方法,通常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的检测。
3.检查尿常规
检查尿常规是诊断肾性高血压的重要方法,通常包括尿蛋白、尿潜血、尿白细胞等指标的检测。
4.检查肾脏超声
检查肾脏超声是诊断肾性高血压的重要方法,通常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等情况。
5.其他检查
如肾动脉造影、CT、MRI等检查方法,可用于进一步明确肾性高血压的病因。
四、治疗
1.治疗原发病
如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原发病,可有效控制肾性高血压。
2.调整生活方式
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有助于控制血压。
3.药物治疗
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卡托普利、缬沙坦等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肾性高血压。
4.其他治疗
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五、预防
1.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可有效预防肾性高血压的发生。
2.控制血压
控制血压是预防肾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如患有高血压,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低盐饮食
低盐饮食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如患有高血压,应限制盐的摄入量。
4.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有助于控制血压,如患有高血压,应选择适量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5.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可有助于控制血压,如患有高血压,应戒烟限酒。
六、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肾性高血压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病因包括肾动脉狭窄、肾小球肾炎等。治疗儿童肾性高血压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老年人
老年人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应更加谨慎。
3.孕妇
孕妇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应特别注意,如患有高血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胎儿的情况。
4.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
如患有高血压,同时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可能会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总之,肾性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如患有高血压,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