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其症状主要包括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和其他症状,治疗需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预防。
1.全身症状
(1)结核中毒症状:小儿常有不规则低热、食欲减退、盗汗、乏力、消瘦等。
(2)过敏表现:部分小儿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一过性多发性关节炎等过敏表现。
2.呼吸道症状
(1)咳嗽、咳痰: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干咳或带少量黏液痰。
(2)咯血:少数患儿可有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或小量咯血。
(3)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
3.其他症状
(1)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颌下、锁骨上窝等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结核病的症状不典型,部分患儿可仅表现为长期低热、咳嗽、盗汗等,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对于有结核病接触史、长期低热、咳嗽、盗汗等症状的小儿,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此外,小儿结核病的治疗需要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原则,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小儿的营养和休息,避免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及时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