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危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发生与小儿咀嚼功能差、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健全、好奇心强有关,主要表现为剧烈呛咳、憋气、呼吸困难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有直接喉镜取物、支气管镜取物、手术治疗等,预防应注意小儿进食时的状态、避免将异物放入口内等。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由于小儿在进食时哭闹、嬉笑、跑跳或口内含物时,突然深吸气,就可能将口腔内的异物吸入气管内。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小儿牙齿发育不完善,咀嚼功能差,不能将食物充分嚼碎。
小儿喉的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健全,如咳嗽反射功能尚未健全,气管内有异物时,不能及时咳出,导致异物进入气管。
小儿好奇心强,将异物放入口内,不慎吸入。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剧烈呛咳、憋气、呼吸困难。
异物若较大,堵塞气管,可致窒息。
异物刺激气管黏膜,可引起咳嗽、呕吐、发热等症状。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不透X线的异物影。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
直接喉镜取物:适用于较小的异物。
支气管镜取物:适用于较大或位置较深的异物。
手术治疗:若异物取出困难或并发严重的并发症,需手术治疗。
预防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小儿进食时应避免哭闹、嬉笑、跑跳。
教育小儿不要将异物放入口内。
小儿口含食物时,不要引逗其哭笑、打骂。
坚果、豆类等食物应尽量磨碎后再喂食。
总之,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家长应加强对小儿的护理,避免发生意外。若小儿有误吸入异物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